8月上旬水稻病虫害发生趋势及防治意见
发布时间:
2023-05-22
8月上旬长江中下游地区许多地方一季中稻正处于孕穗期---抽穗扬花期阶段,由于近期受台风影响出现阶段性降水天气,田间湿度大,温度在25--30℃左右,极易引起各种病虫害的发生,下面我们就针对水稻这一时期频发的病虫害进行全面的了解,然后,进行综合性的防治工作。
稻瘟病:
稻瘟病又称稻热病、火烧瘟,水稻全期均可染病,依发生部位不同分为苗瘟、叶瘟、节瘟、叶枕瘟、穗颈瘟、枝梗瘟、谷粒瘟,其中以穗茎瘟对产量影响最大。

穗颈瘟是水稻抽穗后在穗颈节出现的稻瘟病,常常引起白穗,减产甚而绝收。是穗瘟里面对产量构成威胁最大的一类,整个穗子因穗颈节坏死,导致水分、养料输送不上而出现白穗空壳或瘪粒,米粒苦味,商品性差。
侵入条件与方式:在25--30℃最适温度条件下,高湿(有水滴的存在下)有利于分生孢子的萌发,从长形细胞或伤口侵入,在穗颈部位多从苞叶侵入。
防治时期:水稻的分蘖期和始穗期是稻瘟病发生的危险时期。
防治方法:
① 合理施肥、科学管水。合理施氮,增施磷、钾肥,田间浅水勤灌。
② 在水稻破口前5--7天(每蔸约有6-8个穗苞时),每亩用40%稻瘟灵100毫升+75%三环唑40克+有机硅10克对水30公斤喷施,在抽穗30-50%时(未发叶瘟田可在抽穗80%时)再用药巩固一次,这次可以每亩用40%稻瘟灵120毫升+有机硅10克兑水30公斤喷雾。
水稻纹枯病:

纹枯病:
纹枯病俗称花杆病、烂脚瘟,是由立枯丝核菌感染引起的真菌性病害。
发病时期:从分蘖末期开始发生,孕穗期达到高峰,乳熟期病情减轻。
发病症状:该病主要危害水稻叶鞘和叶片,上一年掉落在田间的菌核长出菌丝,从稻株近水面叶鞘内侧气孔侵入或由表皮直接侵入,2--3天后叶鞘外表皮出现水渍状、暗绿色小斑点,以后逐渐扩大成椭圆形并相互会合形成云纹状大斑,病斑在田间先横向扩散蔓延后垂直向上发展。
发生条件:1、禾苗长势旺,稻田荫蔽,高温高湿;
2、偏施氮肥,植株组织松散;
3、田间菌核聚集残存量逐年增多,防治不及时。
防治方法:1、实行宽行窄株栽培,合理密植,增强田间通风透光。
2、科学肥水管理:施足基肥,注意氮磷钾的配合施用,后期不偏施重施氮肥,实施浅水勤灌。
3、抓好防治的同时更要清除病株残体,带出稻田晒干烧毁,减少菌源量。
4、抓住孕穗破口前关键时期,用药防治。对长势旺,病株率达5%以上及时用药。每亩用24%噻呋酰胺(满穗)20毫升或75%肟菌戊唑醇(拿敌稳)10克兑水25-30公斤喷雾。
水稻稻曲病:
稻曲病又名假黑穗病,绿黑穗病。

发病时期:水稻扬花至乳熟期
发病症状:在水稻开花至乳熟期发生,只危害谷粒。在水稻开花时浸染花器和幼颖,病菌在颖壳内生长,刚开始受侵害的谷粒颖壳稍张开,露出黄绿色的小型块状突起,后逐渐膨大,包裹全颖,渐渐变为绿色后龟裂,散布出墨绿色粉末。
发生条件:
1. 在水稻孕穗至抽穗扬花期高温、多雨、日照少、相对湿度高易发病。
2. 施用氮肥过多、过迟,造成植株长势过嫩、过旺,密度过大。
3. 田间菌核聚集残存量逐年增多。
防治办法:
① 对于发病重的田块进行秋翻地或翌年春季深翻地。
② 加强肥水管理、合理密植,及时摘除病株。水稻扬花前喷施磷酸二氢钾提高水稻的抗病性。
③ 化学防治:水稻破口前7--10天。倒一叶和倒二叶叶枕距离为零时喷药。每亩用75%肟菌戊唑醇(拿敌稳)10--15克或18%噻夫嘧苷素(阿特米)40克对水25--30公斤喷施。
综合防治:以上3种病害是水稻孕穗至抽穗扬花期主要发生的病害,建议采取一喷多防,综合防治的方法,统防统治,一举多得。结合8月上旬二代二化螟、稻飞虱、稻纵卷叶螟有中等偏上发生趋势。
建议在破口前5--7天,一般来说,水稻剑叶展全后离破口约9天,因水稻主穗与分蘖穗发育进度不一,故生产中以水稻有50-60%的穗剑叶出齐作为标准,每蔸约有6-8个穗苞时,离破口约5--7天。
每亩用40%氟环稻瘟灵80--100毫升+75%肟菌戊唑醇(拿敌稳)10--15克+80%烯啶吡蚜酮10克+20%氯虫苯甲酰胺10毫升+磷酸二氢钾100克+有机硅10克对水30公斤,每亩打2桶水。齐穗后再用药巩固一次。
相关新闻
2023-06-20
击穿心智 爆破终端 领航2023|热烈祝贺荃银超大种业2023年营销赋能大会圆满召开!
2023-03-03
韧者笃行,大稻致远
2023-02-02
九优粤禾丝苗——稻中精品、“再生强”稻!
2022-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