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播种前生产规划

发布时间:

2023-05-22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播种的季节。但是在生产中播种前我们也要精心规划。做到有备无患。在品种选择上,第一要注重安全性,熟期适中,抗倒性好,耐热耐寒抗病,稳字当头。第二才是品种的丰产性,选择稳产性好的品种。不同的区域需要不同的品种,不同的种植习惯也需要不同的品种。所以,今天我们就水稻播种前的生产注意要点给大家规划规划:

  一、引种与选种

  引种:水稻种子因多年种植,种性退化,或新品种的推出,为适应更新换代的要求,每隔几年都会引进新品种(组合)来示范推广,在引进新品种(组合)时就必须了解新品种的性状表现、适应区域、原产地与引进地的自然地理条件差异、生育期变化等因素,以便引种成功,避免造成农业损失和不必要的纠纷。

  引种原则(规律):遵循先小面积示范总结比较,优胜劣汰,优中选优,再推广原则。

  引种尽量在相同纬度地区间引种,因相同的地理纬度条件下,温光条件近似,引种易获得成功,生育期接近。

  如需南北跨度较大区域引种,需了解品种(组合)原有的感光、感温特性。如南方品种(组合)向北引种,生育期多会延长,表现成熟推迟;反之,由北往南引种,生育期会相应缩短,表现提早成熟。具体推迟或提早成熟天数,应在当地小面积示范中收集总结。

  相同纬度条件下,由低海拔(平原、丘陵)向高海拔(山区)引种,生育期会适当延长,反之由高海拔品种引向平原丘陵种植,会生育期缩短而提早成熟。这是因山区昼夜温差比平原丘陵大,光照时长有所缩短,从而有效积温达到的天数发生改变的缘故。

  选择品种(组合):品种(组合)选择,要根据当地市场需求和追求目标来定,

  品种(组合)的性状表现,如抗病性、抗逆性、米质(直链淀粉含量、胶稠度、整精米率、垩白度和垩白率)、分蘖能力、耐肥性、产量水平、栽培管理要领等,也是在选种时需要综合考量的。

  二、适宜播种期的确定

  适宜播种期的确定,需要根据当地气候、水源、品种生育期早晚、季节、劳力等因素来考虑。如一季稻区,应避免孕穗期受旱和抽穗扬花灌浆期避开高温时节,以免孕穗期受旱,颖花退化、败育,或干旱不能抽穗减产绝收;扬花灌浆期高温影响结实率或因高温逼熟导致垩白增加、米质变差影响售价而收益降低。播种适期应在以上规避期前提下提早或推迟播种。如江淮之间一季中籼的种植,我们建议在4月底5月初播种,将齐穗期调整到8月上中旬以减少高温热害。

  南方双季稻区早稻播期:早稻直播的应根据当年气候变化,抓住有利天气在清明前——谷雨期间选择性安排播种时间,避免低温阴雨影响成苗率及均匀度。软盘抛秧多在春分前后择机播种,以避免春分寒对播种后出苗的不利影响,导致烂种烂芽和死苗。

  双季稻区晚稻播期:二晚播种适期除要考虑安全齐穗期能正常完成抽穗,不受9月下旬寒露风低温影响前提下,适当兼顾早稻茬口衔接(早稻早熟田搭配晚稻中迟熟品种,早稻迟熟田块搭配晚稻早熟品种),并结合晚稻品种适宜秧龄和农业操作时令(早稻收割、秸秆还田、耕整)与劳力松紧等因素,在6月中下旬合理安排,分期分批播种。

  三、茬口安排

  稻麦区因小麦的收割期在5月底6月初,要合理选择品种,如淮北地区,应选择生育期在138天左右的中籼稻品种,5月上旬播种育秧,6月初插秧,8月中旬齐穗,9月底收割完成,不影响小麦的播种,从而确保茬口衔接得当。江淮之间及沿江地区,红麦产区,在小麦收割以后,可以选择一季晚稻或一季中稻都可以,选择品种生育期方面较为灵活。

  双季稻区因早晚稻衔接紧密,需要计划安排好早晚稻品种熟期,对于晚稻水源紧张田块,晚稻宜安排早熟品种(组合),相对应在早稻可以栽种熟期适中的中熟品种(组合)。对于种田大户,因劳力雇请问题,二晚栽插稍迟,早稻可以安排中迟熟品种(组合),二晚则应安排早中熟品种,以利二晚安全齐穗,不致受寒露风影响有所损失。科学安排好季节茬口,才能避免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季。

  四、荒田宿根性杂草的处理

  农村有的地方有撂荒几年的耕地,或者一季稻区因土地空闲时间太长,耕作前杂草丛生,如果在栽种前不做好杂草灭除,以后的除草成本会很大,或效果很差,甚而会出现草荒。所以在栽种前15-20天必须进行杂草灭除1-2遍,依杂草草相构成,选用高效对路的除草剂,如以双穗雀稗、游草等顽固性禾本科杂草为主田块,可以用草甘膦+精喹禾灵+有机硅兑水喷匀喷透,田间应排干水层,并在草枯黄后对仍有没死透的地方加喷一次药。

  如以阔叶杂草为主田块,可以用草甘膦+二甲灭草松(或二甲唑草酮或二甲苄嘧)+有机硅兑水喷雾,7-10天后视杂草枯死情形考虑是否需要复喷补药。灭除翻耕后视情形需要与否可以再用苄嘧·苯噻酰封闭一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