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安徽荃银高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 福建超大集团有限公司 |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 | 农业农村部种子管理局 | 中国种子协会网 | 安徽张海银种业基金会 | 安徽种业信息网

Copyright©2018 安徽荃银超大种业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皖ICP备13013535号-1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合肥  后台管理

手机网站

微信公众号

产品中心

荃优6号

没有此类产品
产品描述

 

 

  2018年湖北省审定公告

审定编号:鄂审稻2018016

品种来源: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安徽荃银高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和安徽荃银超大种业有限公司用不育系“荃9311A”与恢复系“RC6”配组育成的三系杂交中稻品种。2018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种审定编号为鄂审稻2018016

品质产量2015~2016年参加湖北省迟熟中稻品种区域试验,米质经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武汉)测定,出糙率80.7%,整精米率60.5%,垩白粒率19%,垩白度4.9%,直链淀粉含量14.5%,胶稠度81毫米,长宽比3.0。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40.74公斤,比对照丰两优四号增产0.40%。其中:2015年亩产679.87公斤,比丰两优四号增产0.88%2016年亩产601.60公斤,比丰两优四号减产0.13%

特征特性:株型、株高适中,分蘖力中等,生长势较旺。剑叶中长、宽、斜挺。穗层整齐,中穗型,着粒均匀。谷粒长形,稃尖无色,部分有短顶芒。后期熟相较好。区域试验中株高120.4厘米,亩有效穗16.8万,穗长24.4厘米,每穗总粒数165.9粒,每穗实粒数142.0粒,结实率85.6%,千粒重29.17克。全生育期134.3天,比丰两优四号短0.7天。病害鉴定为稻瘟病综合指数6.2,稻瘟损失率最高级9级,高感稻瘟病;白叶枯病3级,中抗白叶枯病;纹枯病9级,高感纹枯病;稻曲病5级,中感稻曲病。

栽培要点1.适时早播,培育壮秧。鄂北4月上中旬播种,江汉平原及鄂东等地4月下旬至5月上旬播种。秧田亩播种量68公斤,大田一般亩用种量1.01.5公斤,播种前宜用咪鲜胺浸种。秧苗11心期适量喷施多效唑,21心期和移栽前56天各亩施尿素5公斤。2.适时移栽,插足基本苗。株行距20.0厘米×33.3厘米,每穴插2粒谷苗。3.科学管理肥水。施肥以底肥为主,追肥为辅,氮磷钾肥配合施用。一般亩施纯氮12公斤,氮磷钾比例为1:0.5:1。寸水返青,薄水分蘖,够苗晒田防倒伏,孕穗至抽穗期保持浅水层,后期干干湿湿,直至黄熟。4.病虫害防治。苗期注意防治稻蓟马,大田特别注意防治稻瘟病,注意防治纹枯病、稻曲病和螟虫、稻飞虱等病虫害。5.成熟时及时收获,防止穗发芽。

适宜范围:适于湖北省鄂西南以外地区作中稻种植,但稻瘟病常发区、重发区不宜种植。

 

2019年河南省审定公告

审定编号:豫审20190003

申请者:安徽荃银超大种业有限公司

育种者: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安徽荃银高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安徽荃银超大种业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9311A/RC6

特征特性:中籼迟熟三系杂交稻新品种,全生育期141天。平均株高126.2cm,亩有效穗16.5,穗长25.2cm,每穗总粒数168.4,结实率84.7%,千粒重29.9g。该品种株型适中,分蘖力中等,生长势较旺;剑叶中长、宽、斜挺;穗层整齐,中穗型,着粒均匀;谷粒长型,稃尖无色、部分有短顶芒。品质分析:2016年检测:出糙率79.9%、精米率70.5%、整精米率60.6%、粒长6.7mm、长宽比3.0、垩白粒率62%、垩白度17.7%、直链淀粉13.8%、胶稠度70mm、碱消值4.2级、透明度2级、水分13.7%;2017年检测:出糙率79.3%、精米率66.8%、整精米率49.4%、粒长6.4mm、长宽比2.9、垩白粒率40%、垩白度11.2%、直链淀粉14.4%、胶稠度89mm、碱消值4.0级、透明度1级、水分12.3%。抗性鉴定:2016年经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研究所鉴定:苗瘟病级3,穗颈瘟发病率66%、病级9,穗损失率36.6%、病级7,综合指数6.5、病级7,感稻瘟病。2017年鉴定:稻瘟病苗瘟病级5,穗颈瘟发病率63%、病级9,穗损失率28.3%、病级5,综合指数6.0、病级5,中感稻瘟病;感白叶枯病(7);感纹枯病(7)

产量表现:2016年参加豫南稻区中籼稻区域试验,10点汇总,10点增产,增产点率100%,平均亩产稻谷628.5kg,比对照丰两优四号增产10.02%;2017年续试,7点汇总,7点增产,增产点率100%,平均亩产稻谷588.7kg,比对照丰两优四号增产3.9%2018年参加生产试验,7点汇总,6点增产,增产点率85.7%,平均亩产稻谷599.9kg,比对照丰两优四号增产7.1%

栽培技术要点:(1)适时早播,培育壮秧:4月上中旬至5月上旬播种,大田亩用种量1.0-1.5kg,秧田亩播种量6-8kg,浸种时用强氯精消毒,稀播、匀播,21心时施断奶肥,亩施尿素5kg,移栽前5-6天施送嫁肥,亩施尿素5kg(2)适时移栽,插足基本苗:栽植密度建议为20.0cm33.3cm,每穴栽2粒谷苗。(3)科学施肥,浅水勤灌:施肥以基肥为主(70%),追肥为辅(30%),NPK配合使用,比例为10.51,大田每亩总施N14公斤左右。无水插秧,浅水活蔸返青,薄水分蘖。插秧后20-25天左右时视苗情逐步晒田控苗,孕穗到抽穗扬花期保持浅水层,后期干干湿湿,直到黄熟。(4)病虫害防治:苗期主要防治稻蓟蚂,可以兼顾喷施预防稻瘟病的药剂;大田主要防治稻纵卷叶螟、二化螟、三化螟、稻飞虱、稻瘟病、稻曲病等病虫害。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河南省水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豫南稻区种植。该品种氮肥利用率高,建议在中等、中下等肥力地区种植;稻瘟病重发区不宜种植。

 

未找到相应参数组,请于后台属性模板中添加
暂未实现,敬请期待
暂未实现,敬请期待

产品列表